歡迎進入天津市宇相津準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官網!

                發布時間:2020-11-18 10:31:51

                歡迎進入天津市宇相津準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官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發布時間:2020-11-18 10:32:53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logo

                發布時間:2020-11-23 14:56:40

                搜索
                搜索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資訊分類
                /
                /
                /
                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

                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

                2020-11-23 16:51

                  4月16日,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監督管理處處長謝澄在ACCSI2018“檢驗檢測產業峰會”上作了題為《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報告,以下內容根據其報告內容整理。

                 

                國家認監委 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監督管理處 處長 謝澄

                1、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改革發展動態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的標志是CMA,它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國家文件和標準,以及一些部委與認監委聯合下發文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文件要求國內相關行業領域的實驗室取得資質認定,方可從事相關工作。資質認定制度目前是我們中國檢驗檢測市場的基本準入制度,還有一些特殊的領域,規定了特殊的準入要求,下一步國家正逐步推動統一的準入制度形成。到目前為止,資質認定是最主要的制度。
                  資質認定制度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最初是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實施細則確定的計量認證制度,后來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資質認定制度。最近幾年,國務院先后出臺多份重要文件,一個是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首次將檢驗檢測作為獨立的行業進行定位,并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技術服務業”。2014年,國務院又出臺了兩個意見,分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檢驗檢測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這都是國家給檢驗檢測行業新的定位和身份,推動了檢驗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由于行業發展需要,檢驗檢測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也在不斷完善,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檢驗檢測的專門法律法規,認監委和相關的部門正在推動檢驗檢測管理條例的立法進程,今后會進一步健全完善。
                  近些年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管理制度改革也需要適應新常態、新時期的要求。從十八大以來,政府對市場監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放寬前端準入,放松管制,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及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服務,這是基本的改革思路,概括來說就是“放、管、服”三個字。圍繞放管服這三個方面,資質認定制度的改革主要以2015年原質檢總局出臺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為載體,再加上原質檢總局和認監委配套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共同構成了近階段資質認定制度改革的主要舉措,體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前端市場準入的簡化和放寬,第一個是簡化評審,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先后三次進行修訂,目前現行有效的是2016年5月29號認監委發布的新的認證準則。去年底,因為ISO 17025國際標準的修改發布,認監委組織相關的專家以認證認可行業標準(RB)的形式吸納了新17025標準的內容,編制發布了新的評審準則RB標準,后續國家認監委會下發政策文件來明確這個標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實施。從內容來講,資質認定技術評審的要求總體在逐步簡化。第二,是在對復評審、變更、擴項等評審方面,逐步要采取文審、自我申明等方式進行,圍繞這一塊未來還有更多的政策在出臺。
                  其次,是放寬準入。在市場主體的多元性方面,比原來要放開了。通過新的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以及2015年7月30號國家認監委關于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若干意見,對很多新的市場主體是否可以申請資質認定進行了明確,例如特殊普通合伙企業、民辦企業非法人等,使得進入檢驗檢測市場的主體種類比原來多了,機構數量也比原來多了。
                  第三,是資質認證證書有效期從三年延長到了六年。曾經還有領導提出來希望這個證書變成無期限、永久有效,但因為種種原因,目前規定是六年的時間。證書周期的延長很大程度減輕了實驗室的負擔,當然,反過來會增加發證機關的風險,因為這六年變化會很大。
                  第四,就是資質認定自2015年9月30號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明確取消了計量認證收費后,也就是說從2015年10月份開始,資質認定制度進入了免費的時代。
                  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多種手段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顿Y質認定管理辦法》賦予基層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內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日常監管的職責,增加了監管的維度和力度。在監管的手段方面,除了常規的監督檢查之外,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資質認定部門還通過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年度報告、統計、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等手段加強監管,此外,在監管之中用的盲樣考核,試點開展“在線檢查、神秘買家”等,多管齊下,也都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后續在監管上力度會更加增強。
                  對未來監管的思路,從目前認監委實驗室部的角度,我們主要是從這幾方面考慮的:
                  一個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督管理”手段提升監管質量和效率。認監委這幾年大力開展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推廣使用監督檢查APP輔助工具。我們基于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直報系統進行外延開發,現在已經讓全國所有的實驗室都通過這一系統進行年度報告的提交(國家質檢中心還需提交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資質認定的自查?;谧圆?、年度報告、統計數據等基礎信息,我們結合風險情況抽取一部分的實驗室進行現場檢查,現場檢查全部使用監督檢查APP輔助工具進行方案策劃、現場記錄、結果上報,各種檢查證據包括檢驗檢測報告、證書、原始記錄等都通過手機拍照上傳,實現監督檢查的電子化和大數據化,大大提升了監管效率和可追溯性。這個系統不僅在認監委已經全面使用,從今年開始,已經在全國所有升級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都推行使用,三年以后全國的資質認定監督檢查都使用這個系統,所有監管數據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在前端行政許可方面,認監委也開發了相關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實現了網上申請和批復。但目前前度審批環節國家與各省還沒有實現數據對接,我們正在想辦法開發新的信息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這個包括了前端許可信息和后端監管信息的大數據系統建立以后,逐步會形成所有實驗室的誠信檔案,大大便利于行政監管,也有利于社會公眾選取使用檢驗檢測機構。當然,這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有一個過程,我們也在努力,通過目前市場監管總局的成立,加快大市場征信系統的對接。我們與原質檢總局的組織機構代碼中心建立了初步合作的機制,可以從法院、從檢察院、公安部門獲得涉及檢驗檢測機構的相關信息,用以補充完善我們的數據系統。將來,我們許可和監管的數據也可以與國家其他部門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統對接,為構建全國大的信用平臺提供支撐。
                  第二個方面是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在監督檢查上完全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這樣所有的實驗室理論上都存在被抽查的可能性。今后,隨著誠信檔案的建設完善,風險高的實驗室監管頻次會加高,而表現好的實驗室減少監管負擔,讓有限的行政資源最大限度發揮監管效用。
                  第三個方面是推進跨部門聯動監管。這幾年國家認監委先后會同公安部、環保部、原國家食藥總局等部門,針對重點領域組織兩部門或者多部門聯合檢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這種多部門的聯動檢查會形成常態。
                  去年底和今年初,國家先后出臺了兩個重要的文件,一個是去年的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歷史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布的關于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表明了黨和國家對質量提升的重視。其中明確提出來完善國家合格評定體系,確保為整個質量提升做好基礎支撐。
                  在今年的1月17號,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務院2018年3號文件),這份文件更加具體,而且針對性更強,內容集中到對質量認證的工作定位、工作要求及后續具體任務。國務院3號文件更進一步指導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工作的下一步方向。認監委根據3號文件的要求,在檢驗檢測資質管理方面近期下發了相關落實文件,進一步推進了有關改革的深入,釋放了更多改革的信號。最近這段時間,國務院政府組成部門正在進行大的調整,國家認監委職能已經并入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保留牌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張茅局長已經明確提出,要在相關機構改革基本到位后,會出臺一系列有關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改革措施。后續大家會看到更多的針對檢驗檢測行業的改革措施出臺,對整個市場和行業發展都是利好的消息。
                 
                2、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總體情況
                 

                 

                  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33235家,較2015年增長了6.4%,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共向社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3.56億份,全行業共有從業人員102.5萬人,擁有各類儀器設備526.6萬套,全部儀器設備資產原值2597.63億元。從總體數據來看,我國檢驗檢測資源總量豐富,機構數量排在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山東、廣東、江蘇、河南、河北、浙江、四川、遼寧、湖南、陜西。

                 

                 

                 

                 

                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

                • 2020-11-23 16:51

                【概要描述】

                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

                【概要描述】

                • 2020-11-23 16:51

                  4月16日,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監督管理處處長謝澄在ACCSI2018“檢驗檢測產業峰會”上作了題為《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報告,以下內容根據其報告內容整理。

                 

                國家認監委 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監督管理處 處長 謝澄

                1、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改革發展動態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的標志是CMA,它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國家文件和標準,以及一些部委與認監委聯合下發文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文件要求國內相關行業領域的實驗室取得資質認定,方可從事相關工作。資質認定制度目前是我們中國檢驗檢測市場的基本準入制度,還有一些特殊的領域,規定了特殊的準入要求,下一步國家正逐步推動統一的準入制度形成。到目前為止,資質認定是最主要的制度。
                  資質認定制度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最初是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實施細則確定的計量認證制度,后來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資質認定制度。最近幾年,國務院先后出臺多份重要文件,一個是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首次將檢驗檢測作為獨立的行業進行定位,并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技術服務業”。2014年,國務院又出臺了兩個意見,分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檢驗檢測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這都是國家給檢驗檢測行業新的定位和身份,推動了檢驗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由于行業發展需要,檢驗檢測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也在不斷完善,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檢驗檢測的專門法律法規,認監委和相關的部門正在推動檢驗檢測管理條例的立法進程,今后會進一步健全完善。
                  近些年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管理制度改革也需要適應新常態、新時期的要求。從十八大以來,政府對市場監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放寬前端準入,放松管制,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及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服務,這是基本的改革思路,概括來說就是“放、管、服”三個字。圍繞放管服這三個方面,資質認定制度的改革主要以2015年原質檢總局出臺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為載體,再加上原質檢總局和認監委配套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共同構成了近階段資質認定制度改革的主要舉措,體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前端市場準入的簡化和放寬,第一個是簡化評審,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先后三次進行修訂,目前現行有效的是2016年5月29號認監委發布的新的認證準則。去年底,因為ISO 17025國際標準的修改發布,認監委組織相關的專家以認證認可行業標準(RB)的形式吸納了新17025標準的內容,編制發布了新的評審準則RB標準,后續國家認監委會下發政策文件來明確這個標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實施。從內容來講,資質認定技術評審的要求總體在逐步簡化。第二,是在對復評審、變更、擴項等評審方面,逐步要采取文審、自我申明等方式進行,圍繞這一塊未來還有更多的政策在出臺。
                  其次,是放寬準入。在市場主體的多元性方面,比原來要放開了。通過新的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以及2015年7月30號國家認監委關于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若干意見,對很多新的市場主體是否可以申請資質認定進行了明確,例如特殊普通合伙企業、民辦企業非法人等,使得進入檢驗檢測市場的主體種類比原來多了,機構數量也比原來多了。
                  第三,是資質認證證書有效期從三年延長到了六年。曾經還有領導提出來希望這個證書變成無期限、永久有效,但因為種種原因,目前規定是六年的時間。證書周期的延長很大程度減輕了實驗室的負擔,當然,反過來會增加發證機關的風險,因為這六年變化會很大。
                  第四,就是資質認定自2015年9月30號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明確取消了計量認證收費后,也就是說從2015年10月份開始,資質認定制度進入了免費的時代。
                  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多種手段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顿Y質認定管理辦法》賦予基層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內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日常監管的職責,增加了監管的維度和力度。在監管的手段方面,除了常規的監督檢查之外,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資質認定部門還通過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年度報告、統計、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等手段加強監管,此外,在監管之中用的盲樣考核,試點開展“在線檢查、神秘買家”等,多管齊下,也都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后續在監管上力度會更加增強。
                  對未來監管的思路,從目前認監委實驗室部的角度,我們主要是從這幾方面考慮的:
                  一個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督管理”手段提升監管質量和效率。認監委這幾年大力開展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推廣使用監督檢查APP輔助工具。我們基于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直報系統進行外延開發,現在已經讓全國所有的實驗室都通過這一系統進行年度報告的提交(國家質檢中心還需提交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資質認定的自查?;谧圆?、年度報告、統計數據等基礎信息,我們結合風險情況抽取一部分的實驗室進行現場檢查,現場檢查全部使用監督檢查APP輔助工具進行方案策劃、現場記錄、結果上報,各種檢查證據包括檢驗檢測報告、證書、原始記錄等都通過手機拍照上傳,實現監督檢查的電子化和大數據化,大大提升了監管效率和可追溯性。這個系統不僅在認監委已經全面使用,從今年開始,已經在全國所有升級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都推行使用,三年以后全國的資質認定監督檢查都使用這個系統,所有監管數據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在前端行政許可方面,認監委也開發了相關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實現了網上申請和批復。但目前前度審批環節國家與各省還沒有實現數據對接,我們正在想辦法開發新的信息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這個包括了前端許可信息和后端監管信息的大數據系統建立以后,逐步會形成所有實驗室的誠信檔案,大大便利于行政監管,也有利于社會公眾選取使用檢驗檢測機構。當然,這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有一個過程,我們也在努力,通過目前市場監管總局的成立,加快大市場征信系統的對接。我們與原質檢總局的組織機構代碼中心建立了初步合作的機制,可以從法院、從檢察院、公安部門獲得涉及檢驗檢測機構的相關信息,用以補充完善我們的數據系統。將來,我們許可和監管的數據也可以與國家其他部門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統對接,為構建全國大的信用平臺提供支撐。
                  第二個方面是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在監督檢查上完全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這樣所有的實驗室理論上都存在被抽查的可能性。今后,隨著誠信檔案的建設完善,風險高的實驗室監管頻次會加高,而表現好的實驗室減少監管負擔,讓有限的行政資源最大限度發揮監管效用。
                  第三個方面是推進跨部門聯動監管。這幾年國家認監委先后會同公安部、環保部、原國家食藥總局等部門,針對重點領域組織兩部門或者多部門聯合檢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這種多部門的聯動檢查會形成常態。
                  去年底和今年初,國家先后出臺了兩個重要的文件,一個是去年的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歷史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布的關于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表明了黨和國家對質量提升的重視。其中明確提出來完善國家合格評定體系,確保為整個質量提升做好基礎支撐。
                  在今年的1月17號,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務院2018年3號文件),這份文件更加具體,而且針對性更強,內容集中到對質量認證的工作定位、工作要求及后續具體任務。國務院3號文件更進一步指導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工作的下一步方向。認監委根據3號文件的要求,在檢驗檢測資質管理方面近期下發了相關落實文件,進一步推進了有關改革的深入,釋放了更多改革的信號。最近這段時間,國務院政府組成部門正在進行大的調整,國家認監委職能已經并入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保留牌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張茅局長已經明確提出,要在相關機構改革基本到位后,會出臺一系列有關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改革措施。后續大家會看到更多的針對檢驗檢測行業的改革措施出臺,對整個市場和行業發展都是利好的消息。
                 
                2、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總體情況
                 

                 

                  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33235家,較2015年增長了6.4%,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共向社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3.56億份,全行業共有從業人員102.5萬人,擁有各類儀器設備526.6萬套,全部儀器設備資產原值2597.63億元。從總體數據來看,我國檢驗檢測資源總量豐富,機構數量排在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山東、廣東、江蘇、河南、河北、浙江、四川、遼寧、湖南、陜西。

                 

                 

                 

                 

                國家認監委關于檢驗檢測機構 資質認定工作采用相關認證認可行業 標準的通知 下一篇

                相關文件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底部導航

                發布時間:2020-11-23 15:04:00

                網站首頁  ▏ 公司概況  ▏ 業務范圍  ▏ 公示信息  ▏ 資源中心  ▏ 資質榮譽  ▏ 聯系我們  ▏ 

                版權所有

                發布時間:2020-11-23 15:04:33

                版權所有:天津市宇相津準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天津 津ICP備17009997號

                二維碼

                發布時間:2020-11-23 15:04:49

                 

                tu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大全